大家都知道,污水處理設備及構筑物都是按一定的水量規范規劃的,請求均勻進水,格外對生物處理系統更為重要,為了確保后續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轉,在污水進入處理系統之前,預先調理水量,使處理系統滿意規劃請求。依據造紙工業工藝的不同,污水的水量、水質不同,調理池的停留時間也各不相同,當處理水量對比小時,停留時間可選大些,當處理水量對比大時,停留時間可依據具體情況選小些,一般為4~8個小時。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工程設計原則
1、執行現行水污染治理設計規范和有關規定,確保處理后廢水中污染物濃度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指標要求。
2、以保護城市水源,改善城市環境,促進開發,共同發展為目的,對該區生活污水進行治理,充分發揮建設該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3、設計中充分考慮二次污染的防治,避免影響周圍環境。
4、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用先進技術、成熟工藝,在確保出水水質達標的同時,力求投資省,占地面積小,運轉費用低,操作簡單可靠。
5、通過設計中的總體優化,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節約能源,有效地降低運行費用。
6、盡努力減少建設方的二次投資。
7、通過科學的計算,對處理工藝和設備進行優化組合設計,并確定合理的資金占用比例。在確保工程各項性能指標達到標準要求的前提下,具有工藝先進、運行費用低、可靠性高、管理方便、布局合理、性價比高的特點。
設計基礎
1、設計原則
1)設計需符合適用的要求
選擇的處理工藝、構筑物(建筑物)型式、主要設備、設計標準和數據等,應滿足使用的需要,以保證污水處理站功能的實現。
2)設計采用的各項數據需可靠
設計所選用的原始數據需可靠、準確,并保證必要的安全系數。同時對于新技術、新結構和新材料的采用需積極,但需慎重.
3)設計應符合經濟的要求
設計中一方面盡可能采用合理措施降低工程造價,選用質優價廉的設備;另一方面又需保證在工程運行過程中,盡量的減少運行費用。
4)設計技術應當力求先進和合理
設計中需根據生產的需要和可能,在經濟合理的原則下,盡可能采用先進技術。在機械化、自動化與儀表化程度方面,要從實際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及設備的供應情況,妥善確定。
5)設計應適當注意美觀和綠化
污水站采用全地下式結構,與周圍環境力求和諧。
6)設計應符合易于維護管理的要求
污水處理站對人員的素質要求普遍不高,因此應盡可能的使整套處理系統易于維護管理。
2、設計依據
(1)甲方提供的有關現場污水資料;
(2)國內有關生活污水處理的工程經驗和運行資料;
(3)國家現行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
(4)《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5)《給水排水設計手冊》
(6)《污水回用設計規范》;
(7)《生活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88;
工藝簡介及特點
1、工藝簡介
膜生物反應器工藝(MBR工藝)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高效的污水處理技術,目前該技術廣泛運用于排放要求高或者中水回用處理,在各方面均具有較大優勢。它是利用膜分離設備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質截留住,省掉了二沉池。通過膜的截留可保證反應池中具有較高的污泥濃度,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停留時間(SRT)可以分別控制,難降解有機物可在反應池中充分降解。因此,MBR工藝通過膜分離技術大大強化了反應器的功能。
2、工藝特點
(1)出水水質優質穩定
由于膜的高效分離作用,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沉淀池,處理出水清澈,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可以直接作為非飲用市政雜用水進行回用,用途較廣。同時,膜分離也使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使得系統內能夠維持較高的微生物濃度,不但提高了反應裝置對污染物的整體去除效率,保證了良好的出水水質,同時反應器對進水負荷(水質及水量)的各種變化具有很好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能夠穩定獲得優質的出水水質。
(2)剩余污泥產量少
該工藝可以在高容積負荷下運行,由于MBR膜池內膜的截留,一次剩余污泥產量極低(理論上可以實現零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
(3)占地面積小,不受設置場合限制
生物反應器內能維持高濃度的微生物量,處理裝置容積負荷高,占地面積大大節??;該工藝流程簡單、結構緊湊、占地面積省,不受設置場所限制,適合于任何場合,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
(4)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實現自動控制
該工藝實現了水力停留時間(HRT)與污泥停留時間(SRT)的完全分離,運行控制更加靈活穩定,是污水處理中容易實現裝備化的新技術,可實現微機自動控制,從而使操作管理更為方便。
(5)無需進行深度處理
高效的固液分離將污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質、生物單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開,該工藝所采用的MBR膜孔徑為0.08-0.3μm,細菌不能通過,理論上無需消毒處理。因此采用該工藝不須經深度處理即可直接回用。
各個處理構筑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粗格刪進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后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運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廠運行總能耗相當大的比例.這與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揚程有關.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砂池一般設于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減輕無機顆粒對水泵.管道的磨損,也可設于初沉池前.以減輕沉淀池負荷及改善污泥處理構筑物的處理條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沉砂池和鐘式沉砂池.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應的主要是砂水分離器和吸砂機.以及曝氣沉砂池的曝氣系統.多爾沉砂池和鐘式沉砂池的動力系統.
3.初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是一級污水處理廠的主題處理構筑物.或作為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構筑物設在生物處理構筑物的前面.處理的對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處理構筑物的運行條件并降低其BOD5負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淀池.輻流沉淀池和豎流沉淀池.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設備是排泥裝置.比如鏈帶式刮泥機.刮泥撇渣機.吸泥泵等.但由于排泥周期的影響.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較低的.
4.生物處理構筑物
污水生物處理單元過程耗能量要占污水廠直接能耗相當大的比例.它和污泥處理的單元過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廠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氣系統的曝氣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其基本上是聯系運行的.且功率較大.否則達不到較好的曝氣效果.處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溝處理工藝安裝的曝氣機也是能耗很大的設備.生物膜法處理設備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較低.但目前應用較少.是以后需要大力推廣的處理工藝.
5.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較低.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工藝中的濃縮池.污泥脫水.干燥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污泥處理單元的能量消耗是相當大的.這些設備的電耗功率都很大.